• 当前时间:

法兴寺简介

法兴寺

  法兴寺,位于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卸甲山山腰,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法兴寺始建于北宋年间,由一位修行老僧修建。元代毁于兵燹,明清时期曾对法兴寺进行过修复。“文革”期间法兴寺再次遭到破坏。2009年各界众信鼎力进行修缮。2012年1月开光,开始佛事活动。
 


寺院主修:
       寺院以净土法门为主体,般若法门为依托,目前已初步创办为禅净法门共修场所。

 
寺院宗旨:
       在政府领导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信念,爱国爱党爱教,发大誓愿,如理如法、学佛精进,善行天下。持之以恒的行持正法,才可以正法永驻。

历史渊源
        相传北宋年间卸甲山方圆2.5公里内地下水位高,水质甜美,夏季阴雨天山腰常出现闪光的云雾;雨过天晴后在远处眺望此山,像一尊开光的佛像,于是修行的老僧便看中了这块宝地,修建了法兴寺。明清时期,法兴寺多次修复,现存的围墻、主殿均为明清时期修复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兴寺被毁,此后仅余寺址周围的几座零散小庙。法兴寺内现存有石碑,记述了该寺历史及明清时期修复法兴寺的出资者姓名。
       法兴寺与红螺寺同建于北宋时代,有“姐妹寺”之称。法兴寺坐北朝南,进山门里,西路是法兴寺主体建筑,东路南小山上有穆桂英卸甲的古柏,东路北顺势上山有娘娘庙等建筑。复建后的法兴寺除了作为宗教寺院,周边还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旅游度假村。

修复发展
       西田各庄镇政府招商引资,和北京天生祥旅游开发公司签约修复法兴寺。2009年,法兴寺开工修复,同年一期工程完工。修复工程由北京天生祥旅游开发公司承建。由于无法找到当年法兴寺的建筑图纸或照片,故此次法兴寺重修参考了北宋时期寺院建筑样式及其他庙宇的史料。修复后的法兴寺占地面积大约600亩,主要建筑有大罗宝殿、三祖庙、玉皇庙、娘娘庙、真武殿、灵官殿等等,其中一期工程完成了大罗宝殿、三祖庙、娘娘庙、玉皇庙以及庙间300米长廊的建设。随后,法兴寺获密云县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正式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西田各庄镇政府在修复后的法兴寺周边,将建一旅游度假村,政府计划将该寺打造为北京郊区的名寺,周边形成旅游度假产业。
        2012年,为响应国家宗教局、北京市宗教局的号召,在“宗教慈善周”活动期间,法兴寺的住持率领四众弟子携日用品及慰问品到密云县鼓楼街道社会福利中心慰问。

法兴寺僧团
       本院法师从小向善,研读中国古代文化,很有心得,尤其是学习古诗词,唐方干《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唐黄滔《送僧》诗:“纔年八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五代徐夤《山寺寓居》诗:“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宋李觏《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馀力,吟诗过一生。”对佛学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书期间勤研佛学,倍感佛学浩繁,令人愈加虔敬。在学佛过程中,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不断深入,感觉到佛法名相浩繁,义类奥博,对于一大藏经律论著,每使人望洋兴叹,莫知何所适从。虽有一切经音义、翻译名义、佛尔雅、佛学小辞典、佛学大辞典等编撰,仅解释名句耳。佛学精义实际就是教人向善。学佛,唐郑愚《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赞说。”就是指信仰和研究佛教。
        出家以后继续发奋学习佛法,向师父和大德们求教佛法的精髓数载,出家本质以戒为师,法师深得清净戒体,入相三坛,虔诚所至如我所愿,身得佛佑。
        法师秉承本山大德的意愿,要把法兴寺建设成弘扬正法的道场。

寺院主修:
        寺院以净土法门为主体,般若法门为依托,目前已初步创办为禅净法门共修场所。

寺院宗旨:
        在政府领导和诸山大德善知识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信念,爱国爱党爱教,发大誓愿,如理如法、学佛精进,善行天下。持之以恒的行持正法,才可以正法永驻。
 
建筑格局
1、密云县文保碑
2、寺门一进院落正中建有天王殿,三间大殿中正中供奉着阿弥陀佛,其背后为韦陀殿,站立着韦陀,两边站立着四大天王。
3、山门殿后身
       二进院落,正中三间殿是大雄宝殿,主殿东三间配殿是观音殿,主殿西是地藏殿,其西厢三间是伽蓝殿,东厢三间是药师殿。
4、殿前立有三块石碑,主要记载了法兴寺的历史和明清时期修复法兴寺时出资人姓名。
      东侧石碑1  2
      西侧石碑1  2
8、大雄宝殿
      佛坐上供着三如来三大佛,两山墙内的台座上是十八罗汉。
9、主殿东三间配殿是观音殿
      主殿西是地藏殿
      东厢三间是药师殿
      西厢三间是伽蓝殿
10、娘娘庙
       入寺门后往东走,南边台阶小路直通到小山顶,山顶处有一棵石栏杆圈起来的高大苍劲的古柏,古柏南面立有一块石碑,上有诗一首,原来这就是当年穆桂英战后在此歇息,在此树上卸甲之处,所以这山叫卸甲山;顺卸甲山北面的石阶小路上山,山腰处便是建筑不凡的娘娘庙。
      娘娘庙为两进院落,一进院落正中是三间大殿,东西厢各有三间配殿,二进院落是一溜的七间殿。再上山直到山顶还有三祖庙、玉皇庙、灵官殿、真武殿等在建庙宇建筑。
 
历史遗存:
1、赑屃
      两个赑屃是建院1300多年唯一留下的一个物件,据说当年打仗的时候整个寺院都被摧毁只有这个物件是没有被全部摧毁遗留下来的,据说在老北京城复建的时候,传说它在北京的东西两侧拖着北京城可保平安。
2、石碑
      记述了该寺历史及明清时期修复法兴寺的出资者姓名。
3、龙爪槐
      据记载已经存活了1300多年,古树一棵是龙爪槐树它对面不到20步的地方是龙爪槐也是当年治男法师为了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古代的时候也是很多十方信中用毛笔和宣纸写下自己的心愿埋在这棵老槐树下也是非常的灵验。
4、菩提树
      龙爪槐对面不到20步的地方就是菩提树,也是黄河以北唯一一棵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树,由于菩提树都是长在南方热带的地区,能在北方存活一千多年也实属不易。

民间传说:
        卸甲山位于密云县西北部30里的地方。东北为马营。到这山上的人,可以看见山上的松树一顺儿向东南歪。顺着山东南一条小道往东走,还能看见路当中有一块大青石板,石板上清清楚楚印着一个海碗口大的马蹄子印。这山的名字叫“卸甲山”,这个地方和穆桂英还很有关系呢。
       北宋时候,杨家将在这边抗击辽兵。有一回,穆桂英带着人马跨过这座山,因为走了很远的道儿,有些人困马乏了。穆桂英骑着马走上半山坡,走到青石板这儿,打了一步滑。这马可是匹好马,它一只马蹄子紧紧扣住石板,穆桂英稳稳当当地骑在马上,没被摔下来,这青石板上也就留下了这么个马蹄子印。以后七八百年,任凭风吹雨打、斧砍刀凿,马蹄子印就像生在石板上一样,再也去不掉了。
       穆桂英一看马累了,就下了马,命令将士们也歇息一会儿。她解下战袍,顺手挂在路边一棵松树上。没想到穆桂英能征善战,铠甲也重,一挂上去,竟把松树给压歪了。从此,这山上的松树也就永远向东南方向歪着,这山也就被老百姓称作“卸甲山”了。从此就留下“卸甲山的松树——一边歪”或“卸甲山的松树——一边倒”的歇后语了。
       穆桂英走上山顶,向北眺望。只见北边的大山伸出五条手臂,张牙舞爪的好似要扑过来的样子。穆桂英不慌不忙地提起马鞭,一鞭过去,竟削下一个山头。这山头飞呀飞呀,一直飞到卸甲山东南五里的太子务,落在那儿就不动了,就是太子务村后边的那座歪山。山头为啥是歪的?就是落地的时候给穆桂英蹾歪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