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拥挤的人流到了站前广场,何雨柱先去报刊亭买了份城市旅游地图,上面有整个城市的道路规划、重点地标以及公交线路。

    这东西直到新世纪智能手机导航出来之前,都是新到一个城市第一个应该买的东西,大部分报刊亭都能买到。

    可能因为是火车站,每天接触的都是天南地北的人,所以报刊亭的大爷能说带口音的普通话,减少了沟通成本,没办法,何雨柱还不会说粤语呢。

    坐上带绿色腰线的公交车,先来到市政府的招待所,凭介绍信开个房间住下。

    虽然体质强大,但一天两夜的硬卧也确实磨人,先睡一觉再说。

    睡了三四个小时醒来,一看表还不到下午2点,起来洗把脸出门直奔邮局,去给家里发个电报:平安抵达,勿念。

    回到招待所,去食堂吃饭,感受一下这个时代还比较原初的粤菜。点了个干炒牛河,一份炒菜心,一份芙蓉虾。

    炒粉和素菜就不说了,确实跟北方菜系有区别,各有优点,都挺好吃。

    但新鲜大虾他真是好多年没吃到了,四九城连冰鲜的咸水鱼虾都极少见,有时候年节时期会供应带鱼或者其它海鱼,但都是咸鱼。

    何雨柱的空间小湖虽然有小拇指大的河虾,但还是比不了大海虾带来的满足感。

    第二天何雨柱一大早就出门,顺着马路闲逛,哪里人多去哪里。昨天在火车站的时候他就已经发现很多人背着大包小包,像是后世的进城务工人员。

    这些人来了羊城要么倒货要么进私厂,那么本地一定有类似批发市场或者人才市场的地方。

    他不知道这种是官方性质还是民间自发性质的,也就不好在政府招待所里打听,只能出来自己逛一逛。

    找到批发市场可以看看商品,找到人才市场可以看看目前哪些制造行当比较火热,反正怎么都行。

    昨天进入市区何雨柱就发现路面上有带棚子的三轮摩托,而且是从事营运的,像后世的“摩的”一样。

    在自己逛了两条街感觉效率太低了之后,他抬手招了一辆。也是这20年过得太融入这个时代,让他忘了,对一个城市最熟悉的人一定非“的哥”莫属。

    四九城虽然没有的哥,但有人力三轮儿和板儿爷啊,只是他除了结婚前搬家具当障眼法用过一次之后,这20年再没用过,忘记了这个群体。

    “老细黑边?”的哥说的粤语,何雨柱一头问号。

    “同志,这边有批发市场吗?能买到紧俏货物的地方。”他只好说放慢语速的普通话。

    “哦,老板北方人啊?想买点紧俏货回去卖?”幸好这的哥是个年轻人,听懂了他的话,还会说普通话,就是带有很浓的口音。

    何雨柱有冲浪的经历,基本能听懂粤省口音的普通话,两人磕磕绊绊地交流。

    “现在最俏的当然是电子表和录音机啦!一个月工资都不见得买到一块电子表啊!更别说录音机了。有这些就是靓仔,勾女都更容易啊!”

    “那哪里能买到?进货能便宜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