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留一线生机,是为变数!”

    古宣端坐于宫殿中,嘴里轻轻地念叨着这句话,眼眸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冷芒。

    毫无疑问,司马家族放出的这句话,乃是为了造势。

    只待时机一到,必然将逼迫他这个周王禅位。

    且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日并不远了。

    因一个月前,也就是是大周王朝立国大典之日,朝堂之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时值大周平露三年夏四月,也是古宣的原身被扶立为周王的第三年。

    那一日。

    大将军司马尚全身甲胄,带剑上殿,原本的周王从王座上起立,很有眼力劲地迎接之。

    下方,群臣皆奏曰:“大将军功德巍巍,合为晋公,加九锡。”

    周王再如何委曲求全,也一时心里有些难以接受。

    这一系列册封礼仪,无疑象征着司马尚距离至尊大位又近了一步,几乎让他看上去已经是实际上的统治者。

    两千年前,大周王朝曾经也遭遇过权臣篡位,当时也是如此。

    先授予王爵,加九锡,引导诸臣站队,不久之后就成功夺位。

    幸而二十年之后,又被一位偏远王室子孙反攻清算,也让大周王朝延续至今。

    不曾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昔年的那一幕又一次重现!

    心里难受的周王一时低头不答。

    但司马尚显然不会轻易放过,他眸光阴冷,厉声喝到:“吾父子兄弟五人有大功于周,殁于王事者二,今为晋公,难道不配吗?”

    这一番话说来,可谓是响震于朝堂,声威赫赫。

    而司马尚也的确底气十足,因他所说的“父子兄弟殁于王事者二”,指的是他两个弟弟都先后死于对抗犬戎族的征战中。

    这也是司马家族的底气之一。

    周王被迫无奈,且观庭下诸臣,虽然显然并不完全都是司马家的附庸,但明显都是“谁赢跟谁”的精明之辈,不可能帮他这个周王说话的。

    最终,他唯有忍气吞声,回应道:“敢不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