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一加一等于几的绝望!(2/7)
化工厂内,几条废水渠道被毒气侵入,不断冒出咕咚咕咚的气泡。
“记住,你们的首要任务是进入化工厂,关闭毒源。里面歹徒的数量不明,大家务必小心。”教官郑重地叮嘱道。
“报告教官,我们怎么进去?这化工厂周围都是开阔地,直接闯进去,不就成了活靶子吗?”一个菜鸟担忧地问道。
“根据我们掌握的图纸,这座化工厂内有八个高十五米的气体储藏管子,其中一个已经被引爆,导致地下管道的毒气泄漏。所以,绝对不能对毒气罐子开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里面还有八十九名未来得及下班的员工被歹徒挟持,大家开枪时一定要先确定目标。”
教官的这番话,无疑大大提高了他们开枪的限制条件。
就像他们之前在边境缉毒时一样,必须严格遵守规则。
“你们从地下管道进去。”教官一声令下,老A们迅速撬开了一个地下通道的隔离板。
然而,地下的毒气比地面上更加浓烈,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一台手持测量机器插入地下管道,仅仅一秒钟后,机器上的紧急红灯便疯狂闪烁起来。
“毒气致死量——极高!大家注意,千万别吸入毒气,准备下去!”
所有人深吸一口气,怀着忐忑的心情,纷纷跳入了地下通道。
成才心中仍有一丝不确定,如此密集的毒气,如果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整座城市的居民能逃到哪里去呢?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全部撤离完毕。
怀疑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滋生,但他还是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跟着跳了下去。
在毒气弥漫的中央,封于修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这毒气模拟得还挺逼真,万一有人不小心摘下氧气罩,这场演习不就彻底穿帮了?”
齐桓笑着回应道:“谁敢啊?哪怕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把握是演习,谁敢去赌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虽然存在漏洞,但我们不就是为了增加演习的真实性吗?队长可是把任务交给你了,其他的事情我们来处理,成才就由你负责了。”
齐桓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真没想到,队长最后选定的人竟然是成才。”
封于修看了看手中的麻醉枪,问道:“你确定他们用的全都是实弹?”
齐桓点了点头,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放心,他们走的是地下通道,我们有夜视仪跟红外线探测仪,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根本看不见我们。不过,这群小子现在都是硬着头皮上,千万别靠得太近,他们可是真的会开枪,而且是实弹!”
封于修点了点头,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路线,朝着管道的指定位置走去,他要去会一会成才。
毕竟,只有在生死危机的考验下,才能看清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
封于修戴着夜视仪,逐渐适应了空气中弥漫的黄色烟雾。
“记住,你们的首要任务是进入化工厂,关闭毒源。里面歹徒的数量不明,大家务必小心。”教官郑重地叮嘱道。
“报告教官,我们怎么进去?这化工厂周围都是开阔地,直接闯进去,不就成了活靶子吗?”一个菜鸟担忧地问道。
“根据我们掌握的图纸,这座化工厂内有八个高十五米的气体储藏管子,其中一个已经被引爆,导致地下管道的毒气泄漏。所以,绝对不能对毒气罐子开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且,里面还有八十九名未来得及下班的员工被歹徒挟持,大家开枪时一定要先确定目标。”
教官的这番话,无疑大大提高了他们开枪的限制条件。
就像他们之前在边境缉毒时一样,必须严格遵守规则。
“你们从地下管道进去。”教官一声令下,老A们迅速撬开了一个地下通道的隔离板。
然而,地下的毒气比地面上更加浓烈,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一台手持测量机器插入地下管道,仅仅一秒钟后,机器上的紧急红灯便疯狂闪烁起来。
“毒气致死量——极高!大家注意,千万别吸入毒气,准备下去!”
所有人深吸一口气,怀着忐忑的心情,纷纷跳入了地下通道。
成才心中仍有一丝不确定,如此密集的毒气,如果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整座城市的居民能逃到哪里去呢?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全部撤离完毕。
怀疑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滋生,但他还是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跟着跳了下去。
在毒气弥漫的中央,封于修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这毒气模拟得还挺逼真,万一有人不小心摘下氧气罩,这场演习不就彻底穿帮了?”
齐桓笑着回应道:“谁敢啊?哪怕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把握是演习,谁敢去赌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虽然存在漏洞,但我们不就是为了增加演习的真实性吗?队长可是把任务交给你了,其他的事情我们来处理,成才就由你负责了。”
齐桓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真没想到,队长最后选定的人竟然是成才。”
封于修看了看手中的麻醉枪,问道:“你确定他们用的全都是实弹?”
齐桓点了点头,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放心,他们走的是地下通道,我们有夜视仪跟红外线探测仪,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根本看不见我们。不过,这群小子现在都是硬着头皮上,千万别靠得太近,他们可是真的会开枪,而且是实弹!”
封于修点了点头,按照预先规划好的路线,朝着管道的指定位置走去,他要去会一会成才。
毕竟,只有在生死危机的考验下,才能看清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
封于修戴着夜视仪,逐渐适应了空气中弥漫的黄色烟雾。